“现在的孩子啊……”在每个成年人的生活中,我们都会说出这句话。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年轻、多时髦——尽管还在用“时髦(hip)”这个词——总有一天,你会看到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穿着紧身牛仔裤,骑着一辆蓝绿色的双人自行车疯狂地发短信,你会嘀咕:“现在的孩子真讨厌/自我中心/沉迷科技。”而且你可能是对的。
但你也将参与到一个悠久的“抨击一代”的传统中,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第一批穴居人,他们嘲笑自己被宠坏、懒惰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没有火或者没有锋利的石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最近遭受长辈们蔑视的一代就是所谓的千禧一代,也就是Y一代,根据2013年《时代》杂志封面故事,也被称为“自我中心的一代”。他们大约出生于1981年到2001年之间,是新千年成年的第一代人[来源:皮尤研究中心]。在大众媒体和博客的吐槽中,千禧一代通常被描述为自恋、懒惰、过度自我感觉良好、沉迷社交媒体,并且被“直升机父母”溺爱,他们打算在父母的地下室里一直住到35岁左右。
人们还普遍预测,千禧一代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代在经济上不如父母的人。人们很容易将千禧一代备受诟病的个性特征与他们的高失业率(16 – 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16.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来源:艾尔斯])以及有限的财务前景等同起来。但事实往往要复杂得多。
如果千禧一代确实成为第一代不如父母的人,与其说是代沟问题,不如说是贫富差距问题。与其说是无法忍受艰苦工作的被宠坏的孩子的问题,不如说是整体缺乏能为经验有限的人提供足以维持生计的工资的工作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真正应该抱怨的不只是“现在的孩子”,还有“现在的经济”。
让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不利于千禧一代成功的经济因素,然后看看能否为他们的未来保留一线希望。
不利于千禧一代的经济因素
千禧一代是美国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件好事。但上大学和读研究生都要花钱——而且是越来越多的钱。从1998年到2008年,公立四年制大学的学费上涨了54%,而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2008年典型的美国家庭收入比十年前还少[来源:大学理事会、莱昂哈特]。因此,为了支付父母、老师和政府鼓吹的对未来成功至关重要的教育费用,千禧一代背负了巨额债务,2013年美国大学毕业生平均每人背负创纪录的35200美元债务[来源:埃利斯]。
如果有高薪工作等着大学毕业生,学生债务不一定是坏事。哎呀!千禧一代很不幸,毕业的时候正赶上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崩溃。大衰退迫使企业裁员或至少停止招聘。美国失业率从2007年的4.4%上升到2009年的10%,2013年仍高于7%[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当工作机会稀缺时,竞争就会变得激烈。刚毕业的千禧一代不得不与有10年工作经验但因绝望而愿意接受低薪工作的求职者竞争。
但这只是暂时的,对吧?统计数据显示,经济正在缓慢改善,失业率也在缓慢下降。千禧一代难道不能弥补失去的收入吗?专家们可不这么认为。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丽莎·卡恩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严重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大学生,在接下来的20年里比他们年长和年轻的同事少挣10万美元[来源:汤普森]。早期的失业高峰和工资下降给他们留下了终身的创伤。
但也许对千禧一代(以及更年轻的X一代)最不利的经济因素是收入停滞和贫富差距。从1950年到2000年,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稳步增长。从2000年到2010年,当许多千禧一代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家庭收入中位数自二战以来首次下降[来源:莱昂哈特]。当同样的工作报酬更低时,就很难比父母挣更多的钱了。(雪上加霜的是:自1995年以来,工人生产率提高了37.6%,但实际工资中位数仅增长了9.6%[来源:里夫])。
过去30年里,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显著扩大。2013年30岁的人的财富比1983年30岁的人少21%。与此同时,如今60岁的人的平均净资产是1983年的两倍多[来源:劳里]。换句话说,年轻人越来越穷,而老年人越来越富。人口统计学家指出,年轻一代的大学学费飙升、失业率上升、房屋价值下降以及中产阶级收入停滞[来源:颜]。
这些广泛的经济趋势与自恋、自我感觉良好或推特(Twitter)毫无关系。但综合起来,这些因素导致千禧一代债务不断膨胀、大学毕业生高薪工作减少以及长期职业前景黯淡。换做是你,难道不会搬到父母的地下室去住吗?
继续读下去,寻找一线希望。
千禧一代的特征
皮尤研究中心关于千禧一代的报告还有其他一些发现:83%的人睡觉时带着手机;20%的人在网上发布过自己的视频;38%的人有纹身,不过其中70%的人把纹身藏在衣服后面。大多数人认为老年人有更好的道德和价值观。
千禧一代有希望吗?
尽管经济预测很悲观,但88%的千禧一代相信他们将来能挣到足够的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千禧一代当然这么认为。皮尤研究中心在2010年对千禧一代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调查中发现,总体而言,千禧一代是乐观和自信的一群人,即使面临经济不确定性也是如此。例如,尽管68%的千禧一代表示他们现在挣的钱不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足足有88%的人相信他们将来能挣到足够的钱[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这个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它的措辞:“你现在挣的钱够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吗?”皮尤调查发现,最年轻的这代人在生活优先事项上出奇地守旧:千禧一代主要想成为好父母、养育快乐的孩子并回报社会。要实现这些令人钦佩但不一定昂贵的目标,多少钱才“够”呢?这个数额可能因人而异。
这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千禧一代会是第一代不如父母的人吗?在我们分析句子的时候,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对“更差(worse)”的定义了。如果收入和个人财富是我们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千禧一代很有可能达不到他们父母所取得的经济收益。
但如果我们像几位著名的全球经济学家那样,将成功的衡量标准从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改为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呢?当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编制年度《世界幸福报告》时,它考虑的不仅仅是家庭收入中位数,还包括社区信任、身心健康和总体生活满意度[来源:赫利韦尔等人]。在该榜单上,2013年美国排在第17位,略逊于墨西哥(第16位),远远落后于北方邻国加拿大(第6位)[来源:麦卡弗蒂]。在皮尤调查和其他调查中,千禧一代倾向于将幸福和个人满意度置于职位和薪水之上。